鸿运国际因拒绝删减无法上映可惜了这部华语限制级!讲的是一个男人死后把保险金留给了自己的同性情人,妻子拖着上中学的儿子上门大骂“小三”的故事。
比如为了在立项时过审,鸿运国际官方入口导演相梓在送审的提纲上就耍起了小花招——只写了”本片讲述了父亲的情人“这么一句话。
以这部片子的剧情硬核程度,要想上映肯定得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删改,比如让这部同妻题材的电影,删掉同妻部分……
如果他们喊我回去审查重剪,我就拒绝。我知道国内年轻人有办法把资源免费发布到网上,我很OK,不会介意!
在传统的中国家庭里,出现了这种不为中国传统社会所接受的关系,李久梅自然陷入了一个极度不正常的歇斯底里状态。
为了治她丈夫的”病“,她还把奸夫及其妻儿请到家里吃饭。试图动之以情、晓之以理,让双方各自醒悟。
李久梅也曾试图开导自己,声称丈夫成为同性恋不是他的错;要怪,就只能怪婆婆把他错生成了这样子。
这个歪曲佛教的“因果论”,认为今生不幸都源自前世作孽,还宣扬灵魂附体、生病不用问医吃药,找“赵老师”开示就管用。
李久梅被这些歪门邪说打动,鸿运国际官方入口坚信只要信仰虔诚、做够金钱功德,就能让丈夫“改邪归正””大病得愈“。
女儿在学校里因为文采好被教语文的男老师欣赏,她非听些流言蜚语对女儿进行羞辱,指责她随她爸,不知廉耻;
女儿掏心掏肺地劝母亲离婚,鸿运国际官方入口找寻自己的生活,她又气不打一处来,说劝父母离婚,全天下就她一份儿……
倘若实在没了指责的由头,她又投靠起玄学来,非说女儿克自己,说如果当初生的不是她,生的是个男孩,现在就能给自己撑腰了。
一方面,是因为这样的母亲形象似乎不陌生,身边常有耳闻;另一方面,是因为我们又知道她其实也是个被不幸婚姻毁掉生活的可怜女人。
正如片名及插曲《南屏晚钟》所暗示的那样,母亲年轻时曾有过一位心仪对象,那人正是她的闺蜜刘媛。
对李久梅而言,世俗的观念根深蒂固,哪怕对刘媛的感情朦胧又小心翼翼,但也绝不能承认自己内心的。
也正因为如此,她才将婚姻视为逃避世俗礼教的避难所,不惜以伤害身边人为代价坚守“正道”,以期在“治愈”丈夫的同时也“救赎”自己。
至此不难看出,导演的意图并非只是揭露同夫、同妻之痛,批判骗婚行为,而是引导观众去关注这类悲剧产生的根源。
从个体角度来说,是LGBT群体的恐同内化;从社会角度来说,则是“不结婚有问题”背后的歧视性偏见。
昨天是gay,今天是les,明天就可能是一切非异性恋者,接下来就是异性恋群体中的不婚主义者、不育主义者,是文身染发带耳钉者,是小众文化爱好者,是你,是我。
这部片子的英文名叫“A Dog Barking at the Moon”,源于米罗的一幅画,中文可以叫《犬吠月》,寓意是指即使沟通无效,也不应放弃尝试,要坚持下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