鸿运国际官方入口信息差:高盛的牟利之道在很多投资中,信用评级和抵押品管理机构扮演的角色,都具有误导性,而这正是投资者借以判断投资风险的两个主要指标。
在结构性金融证券市场上,金融机构向投资者提供相关数据的方式存在严重问题。这类信息本该完全透明,然而事实上,它们有如密封在牛皮纸袋里,根本看不清。此次高盛(Goldman Sachs)被起诉,正是因为对结构性金融产品Abacus 2007-AC1做了错误陈述,遗漏了关键信息。事实上,Abacus 2007-AC1的收益来自几种次贷担保证券。
高盛和基金经理约翰 保尔森(John Paulson)从Abacus交易中获利颇丰,而这是因为他们完全了解关于该产品的信息,但包括高盛客户在内的其他人却被蒙在鼓里。
说白了,现在的情况就是,投行一边往投资组合里填充垃圾次贷,一边告诉客户投资非常稳妥,得以了解的,只有投行自己和保尔森那样懂行的对冲基金经理。而如果信息透明,投资者根本就无需绞尽脑汁地猜测相关信息,也不至于被满口谎言的投行骗得团团转。
同许多金融公司一样,高盛拥有信息优势,因为它每天都能获得数据,而投资者和客户等市场参与者通常只能获得月报数据。如此一来,信息不仅不透明,而且滞后好几周。借助过时的数据来判断今天的情况,这简直跟猜谜差不多。
高盛日前宣称,其客户都是老练的投资者,对所承担的风险心知肚明。但经验丰富的投资者,就该购买事先未见现货而且装在牛皮纸袋里的东西吗?不仅如此,在很多投资中,信用评级和抵押品管理机构扮演的角色,鸿运国际都具有误导性,而这正是投资者借以判断投资风险的两个主要指标。鸿运国际
每日向各参与方提供数据,能让投资者清楚的了解自己所购买的产品,这样一来,他们就不至于像在Abacus债务抵押债券案中那样,对购买的产品一无所知,而约翰 保尔森之流也就无法靠做空该产品牟利。简言之,如果信息透明公开,高盛就不可能钻这个空子。
要想了解投资相关信息,结构性金融证券投资者们只有依赖第三方,即信用评级机构的证券价值评估服务。
高盛案显示,信用评级机构体系实际上误导了投资者,让他们跳过了自己先好好调查研究这一环节。事实上,信用评级机构一直声称自己与众不同,因为它们能获取机密数据信息。
这就使投资者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念,即认为评级机构比自己掌握的信息更新更及时,并认为这些机构了解内情。然而事实并非如此。而这些机构也没有告知市场玩家,其实他们也不了解内情,因为他们也无法获得每日数据。
其实,如果不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,投资者根本无需依赖评级机构,他们自己就能发现购买的证券产品估价不合理,价值必然缩水,因此一开始就会对高盛的金融产品敬而远之。
高盛不仅知道注定亏损的Abacus债务抵押债券是由垃圾次贷组成,而且对次贷市场状况了如指掌。因为它直接参与了始发、计价和收集次贷。事实上,高盛曾帮助创建了一家次贷发行和服务商Senderra,该公司后被高盛全资收购。
据《华尔街日报》(Wall Street Journal)报道:“按揭专家称,[Senderra]能使高盛更加清楚市场状况,因为高盛在房贷上押了宝。”报道还称,鸿运国际高盛次贷交易部门的负责人屡次造访Senderra公司,与其员工谈线亿美元做空房市。
此外,投资者并未直接参与次贷业务,也无从了解任何第三方供应商每天搜集和分发的数据。而对资产担保证券进行分析和估价,都有赖这些供应商交付的信息。恰恰相反,投资者除了知道担保证券的信用评级,就只能寄希望于创建Abacus 债务抵押债券的抵押品管理机构和自己利益一致了。
ACA资产管理公司担任抵押品管理机构的角色,正是该公司设计了基于次优按揭担保证券(MBS)的投资组合。ACA自称拥有一支由众多资深人士组成的团队,成员的背景从抵押保险到次贷担保证券研究,可谓无所不包。
ACA宣称,自己采用非常精准的方法,依靠多个信息来源,对每一个债券组合及其担保按揭进行详尽的审慎调查。此外,在其进行的每宗交易中,该公司无一例外地自行投资数百万美元。由于上述原因,ACA在选择次贷担保证券方面,拥有出色的业绩。
直到Abacus发行之前,ACA的交易从来都是盈利的。而且理论上,其利益与投资者可谓休戚相关,也就是说,如果Abacus损失惨重,ACA也将因此赔上数亿美元。
鉴于ACA的专业背景和市场地位,投资者深信,在对Abacus中90支股票进行风险评估这方面,自己不可能比这家专业公司做得更好。
根据美国证交会(SEC)的指控,在对冲基金经理约翰 保尔森扮演的角色这个问题上,高盛误导了ACA。事实上,保尔森是要做空次贷担保证券,而ACA却选择了很多由保尔森推荐的次贷担保证券。
换言之,ACA是因为迫于高盛的压力,所以采纳了保尔森的建议。是的,或许即便我们消除了资产担保证券(ABS)市场上的信息差,也并不能阻止上述情况的发生,但至少,那些谨慎的投资者,不再会因为被ACA的业绩和高盛的声誉所蒙蔽,而购买Abacus这样的产品。
要想帮助资产担保证券市场复苏,可通过向投资者提供日数据。因为这样一来,投资者就能独立分析风险和价值,并核实证券定价之依据是否准确,而不被投行、抵押品管理机构和评级机构所左右。
资产担保证券市场冻结,部分是源自一种恐惧心理,因为投资者担心高盛“门”并非个案,况且他们仍然不清楚自己的投资组合里到底有些什么。
而假如投资者能获得日数据,他们就完全可以自己进行投资决策,自行决定是买卖还是持有某种证券,而不必接受高盛等金融机构提供的“别无选择”的选择。
总之,如果投资者不需要依赖投行给出的极少量信息,可以独立进行投资决策,那结构性金融及信用市场的活力将被唤醒,而且这样一来,既不需要数十亿美元的紧急援助来解救大投行,也无需采用零利率这样激进的政策。要知道,美联储正在推行的零利率政策,虽然有助于挽救经济,但却无法融化资产担保证券市场的坚冰。